《反詐系列-深度報導 5》她不是笨,她是走進被設計好的「日常局」
2025-08-30 / 專題報導
瀏覽人次:1491
記者徐庭揚/花蓮報導
對於在台北工作的行政助理小芳(化名)來說,她的日常就是與無數份文件和包裹打交道。然而,她沒有想到,詐騙集團正是利用這份習慣,設計了一個難以察覺的陷阱,讓她損失慘重。
一個疏忽,信用卡被盜刷了整張卡
某天早上,小芳收到一則簡訊,內容寫著:「您的包裹因地址錯誤未能送達,請點此補繳運費以重新配送。」由於工作性質,她每天都會收到許多包裹,這則簡訊看來就像是例行通知,她沒有多想,直接點進了連結。
頁面跳轉到一個看起來和知名物流公司官網一模一樣的網站,頁面簡潔,還有客服圖示。她填寫了信用卡資料,支付了「運費」新台幣38元。她以為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疏忽,卻沒想到,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「日常局」。
38元運費的背後,是3萬元盜刷
當天下午,小芳接到銀行通知,她的信用卡被連續刷了8筆,總金額超過新台幣3萬元。她立刻聯絡銀行止付,並報警處理。警方表示,詐騙集團常透過簡訊或LINE,偽裝成物流公司,利用「包裹未領」、「地址錯誤」等理由,誘導民眾點擊惡意連結。
這些假的物流網站,會要求受害者輸入信用卡資料,然後立即進行盜刷。詐團的話術通常充滿急迫性,例如:「請於24小時內完成付款以避免退件」、「本公司為您保留配送權益」。許多受害者往往因為補繳金額小、網站頁面逼真而放下戒心。
「我不是粗心,是太相信流程了」
在警局做筆錄時,小芳無奈地說:「我不是粗心,是太相信流程了。」她以為這只是工作日常的一部分,卻沒想到詐騙集團利用她的習慣和信任感,成功地詐取了她的信用卡資訊。
警察局提醒,民眾若收到任何要求「補繳費用」或「點擊連結付款」的簡訊,務必提高警覺。真正的物流公司不會要求透過簡訊連結輸入信用卡資料。識詐,不只是防範重大損失,更是守住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