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反詐系列-深度報導 4》他不是笨,他是走進被設計好的「急迫局」
2025-08-30 / 專題報導
瀏覽人次:1293
記者徐庭揚/花蓮報導
對28歲的阿泰(化名)來說,剛離職的日子手頭緊,他只是想借點錢撐過這個月。然而,在網路搜尋「快速貸款」後,他沒想到自己不僅沒有借到錢,連僅有的存款都被騙光了。
以為快速核准,卻是詐團的第一步
阿泰是花蓮縣某部落的年輕人,生活一度陷入困境。他在網路上搜尋快速貸款,點進一個看起來非常正式的貸款網站,並填寫了個人資料與帳戶資訊。隔天,他接到一通電話,對方自稱是「理財貸款中心專員」,語氣親切,流程說得清清楚楚:「你已通過審核,只需匯一筆保證金,就能立刻撥款。」
阿泰心想:「這麼快就核准了,應該是真的吧。」他急著想拿到錢,於是匯了第一筆新台幣5,000元的「保證金」。
當急迫變成恐懼,他才驚覺被騙
匯款後,對方回覆:「已收到,請再匯第二筆作為撥款保證。」阿泰沒有多想,又匯了1萬元。第三次,對方說:「系統異常,需再補一筆保證金。」
此時,阿泰才開始覺得不對勁,要求退款。對方卻語氣強硬地說:「你違反合約,將列入黑名單。」他這才驚覺,自己不是在借錢,而是被詐騙集團利用他的急迫心理,一步步引導進一個「急迫局」。
最終,阿泰總共損失了新台幣2萬5千元。他向部落長輩求助,才知道這是常見的假貸款詐騙。
「我不是貪心,是太急了」
阿泰說:「我不是貪心,是太急了。」這句話道出許多假貸款詐騙受害者的心聲。警方指出,詐騙集團常以**「快速核准」、「低門檻」、「急件處理」等話術來吸引急需資金者,並利用他們急於解困的心情,以「保證金」、「手續費」**等名義要求匯款。詐團話術如:「這是流程的一部分,匯完就會撥款」、「你是優先核准名單」、「我們是合法金融機構,請放心」。
花蓮警方特別提醒,原住民部落常成為詐騙集團鎖定的對象,尤其在節慶或政府補助季節前後,詐團會以「協助申請補助」、「原住民專案貸款」為名行騙。這起事件再次證明,詐騙不僅僅是為了騙取金錢,更是利用人性的弱點與急迫感進行操弄。「識詐」,不只是保護荷包,更是守住個人的尊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