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年深耕花東 初心不變 花蓮慈濟名譽院長陳英和榮獲第35屆醫療奉獻獎
2025-11-02 / 醫療慈善
瀏覽人次:900
記者徐庭揚/花蓮報導
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醫師於11月1日獲頒第35屆醫療奉獻獎,表彰其四十年來深耕花東、守護偏鄉醫療的貢獻。陳英和是花蓮慈濟醫院創院首位報到的醫師,自1986年起照護花蓮、台東鄉親至今,並以精湛骨科技術與溫暖醫病關係,成為台灣偏鄉醫療的典範。
陳英和醫師畢業於台大醫院骨科專科訓練後,選擇投入資源匱乏的花蓮慈濟醫院,肩負門診、手術、教學與團隊建構重任。他曾表示:「我同樣的努力,在台大醫院頂多錦上添花;我在東部,卻能讓更多病人因為我的努力而得到照顧。」四十年來,他不僅參與山區義診,也積極延攬後進,培育骨科團隊,子弟兵遍布慈濟體系與各地醫院。
1991年,陳英和首度施行「僵直性脊椎炎駝背矯正手術」,至今已收治逾200位患者,技術更被收錄於美國醫學教科書《骨科新知》第八版。他亦設計「微創人工膝關節手術器械組」,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,榮獲「國家新創獎」與「台北生技獎產學合作銀獎」,展現臨床創新與技術研發並重的精神。
除了醫術,陳英和更以「視病猶親」的態度深受病人信賴。他曾為截肢病人吹上百顆氣球作為坐墊,也曾蹲下身以嗅覺判斷傷口發炎。來自廈門的曉東與團治,分別罹患嚴重脊椎與膝關節畸形,在陳英和團隊的創新術式下重獲行動能力,團治更暱稱他為「院長爸爸」,並邀請他參加婚禮。
陳英和表示,偏鄉醫療雖辛苦,卻是老天眷顧的工作,「我們得到的回饋遠大於付出,是一種幸福。」他強調,偏鄉醫療是一門珍貴的醫學倫理課程,幫助醫師保持初心,回歸醫療常軌。他也鼓勵年輕醫師「不可以貪圖輕鬆而拒絕難治的病患,要努力想怎麼做,對病人最好。」
在代表所有獲獎者致詞時,陳英和謙稱「今天得獎很心虛」,並推崇榮獲特殊貢獻獎的林芳郁教授。他指出,花蓮雖被稱為後山,但更多奉獻獎得主是在「山上行醫」,自己工作條件已比許多人好得太多,更應繼續努力。他也感謝慈濟醫院團隊的支持,認為獎項屬於整個團隊,榮耀歸於集體。